現實中“有情人難成眷屬”,所以“有情人終成眷屬”成為千古遺愿。那么,有情人因為各種不得已做不了眷屬又無法繼續關系后,兩人將如何相處。也許“第五類情感”是一個較為理想的延續,下面就說說這個“第五類情感”。
人際間的三類情感是我們熟悉的,親情、友情和愛情,還有一種有些爭議的情感,它不是親情,又大于友情小于愛情,也就是比友情深,但比愛情淺。這是所謂第四類情感,也許叫邊緣情感更合適。關于第四類情感的討論有很多了,在討論中,一般有兩種不同的聲音,爭論很激烈:一方認為不可能存在這種情感,男女之間不會存在這種純潔的情感;另一方認為,有這種情感,只不過它比較真摯、高貴,所以不多見。
爭論的焦點最后落在:大家都認為異性之間有一定程度的友情,差異就是這種異性間的友情,是否會受到“性”的誘惑,從朋友發展成戀人或情人,或不能相戀后反目成仇,畢竟這種邊緣情感極難把握,稍有不慎就會發生質變,這就是大家對第四類情感是否能長久存在的疑惑。
其實我們心中的疑惑都是對“性”的疑惑,在由兩性組成的世界里,對于無所不在的“性”,我們卻處處限制它的存在,使得內心的欲求與傳統道德發生激烈沖突。大家只好對“性”欲說還羞、欲罷不能,頂多是懷抱琵琶半掩面了。
那么我們是否可以來個第五類情感呢?所謂的“第五類情感”就是超越友情,也超越愛情的,是人類感情的一種升華。這種情感剔除了兩性之間的沉重部分,比如男女關系中的種種功利和瑣事,建立起一種相對寬松的友情關系,進而成為一種“友誼不拒絕快樂”(快樂包括但不限于牽手、擁抱、交融)的“第五類情感”或叫超情感,它的確超越了目前的現實,只在少數的人群中出現。
“第五類情感”的實踐和領悟是這樣的(設想而已,可以實踐,反對無效):
我擁有這樣的友誼,是異性之間的知己朋友,不是情人但不拒絕快樂,沒有承諾和義務卻彼此交心,我們喜歡思想的交流,當順理成章的發生些什么的時候,也會滿心歡喜的迎接。
我們各自的情感世界是獨立的,從沒想過試圖進入對方的生活,更多的是一份淡淡的牽掛。當心里有了什么歡樂或煩惱,會和對方傾吐,也樂意聆聽對方的快樂和憂傷。即使她有了新的情人,我也會給她中肯的建議;就算是我和情人吵嘴了,我也可以從她那里得到寬慰。
當我們相隔萬里的時候,我們會在語音里、視頻上聊著天,從對方的一笑一顰中享受輕松的愉悅;當我們有緣相聚的時候,我們會在激情的歡好之后,相擁著談心。
我覺得這樣的有著深厚基礎的關系,才是男女之間最能長久的友誼。也許這就是所謂的紅顏知己,我們是朋友,知心的朋友,可以彼此享受性の愛的知己朋友。
|